(1)學(xué)習(xí)不中斷,哪怕擠出10分鐘也好,早晨是大好時機。
(2)學(xué)厭了可變換一下學(xué)習(xí)方式或形式。
(3)不要脫離上下文孤立地死記硬背。
(4)隨時記下并背熟那些常用的句型。
(5)盡可能"心譯"接觸到的東西,如一閃而過的廣告,偶爾聽到的話語等。
(6)只有經(jīng)過教師修改的東西才值得牢記,也就是說,要記住那些肯定是正確無誤的東西。
(7)抄錄和記憶句型和慣用語時,要用單數(shù)第一人稱。
(8)外語好比碉堡,必須同時從四面八方圍攻:讀外文報,聽外語廣播,看外語電影、聽外語講座,讀外語課本等。
(9)要敢于說外語,不要怕出錯誤,要請別人糾正,不要難為情,更不要泄氣。
(10)要堅信自己一定能達到目的,堅信自己有堅強的毅力和學(xué)好外語的才能。
在翻譯中,針對詞匯空缺現(xiàn)象,在詞匯的借用、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種形式:音譯、直譯、改編、意譯。
1. 音譯:人名、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語里又找不到對成詞來表示時,均可采用音譯法介紹到譯文語言中去。
如: [漢譯英] 磕頭(kowtow),荔枝(litchi); [英譯漢]、engine(引擎),motor(馬達),sofa(沙發(fā)),logic(邏輯)
2.直譯: paper tiger(紙老虎),lose face(丟臉),seeing is believing.(百聞不如一見。) Out of mind,out of sight.(眼不見,心不煩)
3,改編:所謂“改編”指的是音譯或直譯如意義補充的翻譯,在翻譯的“改編法”中。
譯者總是一方面盡可能保持原文語言的特性,另一方面更希望譯文含義明朗,使讀者一目了然。
比如,漢語的“班門弄斧”這個成語,可譯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'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
其中,“魯班”變成了“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" 否則魯班究竟是什么人,不知道典故的外國讀者就會感到茫然。
這類譯法在英譯中比較常見,如巧克力糖(chocolate),鴉片煙(opium),高爾夫球(golf),來福槍(rifle),尼龍布(nylon)等。
4.意譯法:填補語言中的詞匯、語義空缺,采用“并行法”即意譯法是一種常見的有效方法。
如果某一語言觀象,在譯文語言中只的用意義相同的不同語言形式即“并行”的詞匯來翻譯時,那么就等于說譯文語言的形式中存在著一個“空缺”。
比如,有許多詞以及由這些詞代表的思想概念,最先只存在于某種語言中。
當(dāng)把這些詞或概念介紹到另一種語言中去時,我們可采取音譯,直譯法,同時也可采用意譯法;
而且意譯譯文可從語音、語法、語義等方面都合乎譯文語言的規(guī)范,因此最易為讀者接受。
比如: communism, democracy,和proletariat等外來詞變成“共產(chǎn)主義” “民主”和”無產(chǎn)者”時,可以說最先是意譯的結(jié)果。
同時,由于“共產(chǎn)主義”,“無產(chǎn)者”等完全是按我們漢語的構(gòu)詞規(guī)則,用漢語的構(gòu)詞材料構(gòu)成的。
因此,這種意譯只不過是屬于一種概念的借鑒而已。